点击此登陆论坛 全新的ABlog
首 页 | 论 坛 | 每月话题 | 焦点推荐 | 行业动态 | 论坛导读 | 建筑书评 | 品 房企业会员 | 招标公告 | 对话建筑界 | 人才招聘
APP 帮助链 此刻在 Master 建筑瀑布 建筑师 ATD a+u EL domus | 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重庆 南京 沈阳 西安 天津 杭州 深圳 大连
当前位置:

□ 刊发于《中外建筑》
   2005年第3期

□ 阅读次数:7697
□ 现有评论:0

□ 查看/发表评论
 
地域建筑之原生与创新
胡 华 李彦广
The original and innovation about regional building
胡 华 李彦广
Hu Hua Li Yanguang
摘 要: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地域建筑发展阶段及其原生形式的研究,追寻地域建筑在当代社会的创新,探讨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发展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地域主义; 建筑 ;原生 ;创新

Abstract: It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for regional architecture to develop.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phases and original forms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pursues innovation forms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in cur-rent society, and advices possible ways for region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 origin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0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3-0058-02
  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大城市都有着似曾相识的建筑,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切都在复制、模拟,到处都是雷同、类似……人类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个性的丢弃,迷失、惊慌、争辩、抨击、排斥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在建筑界,人们开始更多的讨论建筑的地域性,开始研究本地区的传统和文化,人类的地域情怀,是任何力量也割断不了的。
  1 地域建筑的发展阶段
  地域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这意味着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地域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全球化才有地域之分,只是全球化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原有地域差异的消失,这才使人们对于地域的探讨越来越多,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当把地域本身当作一个历史过程来看时,也有必要以历史的眼光来对待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
   1.1 第一阶段:原始生存时期--原生建筑
  这是指在原始农耕和畜牧业时期人类社会产生的建筑形式。在人类建筑发源之初,几乎所有地区的建筑类型都属于此列,这里不妨将之称为原生建筑。此时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完全直接得益于自然界的灵感,建筑与大自然密切相关,没有多少人文因素。获得遮风避雨、抵御伤害的栖息场所是建筑的主要功能。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地区,还存在着原生类建筑,如印第安人的草屋、我国西北地区的窑洞(图1)。
  1.2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时期———传统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原生建筑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在长期对抗自然环境之中的地形、气象、水文和生物等事物的基础上对自然界形成新的界定,衍生出新的定律,如我国的风水观。另一方面,社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文化结构对地域建筑的布局和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地域建筑的功能空间在不断衍生。这是地域建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不自觉发展的地域主义,该时期的建筑相对于今天不妨称之为传统建筑。如我国现存的故宫、北京四合院民居(图2)都属于此种类型。
  1.3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时期
  发端于不列颠岛的工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产业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的发动机,它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建筑观念:建筑成为可以大量复制的工业化产品,成为居住的机器。在此形势之下,地域主义建筑逐渐丧失原有的存在地位,不论从内在的文化传统到外在的建筑材料,其存在的意义都遭到巨大的冲击。出于对工业化的抵触情绪,使得传统地域建筑中包含的各种要素成为地域主义建筑师捍卫地域传统的有力武器,他们开始自觉地维护并发展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如赖特、阿尔托等建筑师用传统的、地方的元素来对抗工业化社会的同一、单调和贫乏,期望回归自然,回归传统。
  1.4 第四阶段:信息全球化时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给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美国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批判的地方主义”,可以代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全球化导致的建筑形式同一化的一种反思。还有学者提出了“广义地域主义”之说,广义地域主义承认各种建筑文化的交流与糅合,承认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地域化使用,以此对地形和气候做出全新的诠释。的确,信息的广泛、快速交流,使世界有趋同的趋势,但各个区域对于当代先进建筑观念理解的差异,及其与当地地域建筑结合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新的不同于原地域特点的新的地域主义建筑形制。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娱乐性建筑、耀眼的霓虹灯(图3),已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各种夸张的手法也正成为该地域的特色。
2 对于当代地域建筑发展的思考
地域建筑类型是不应该以好坏的标准来分高下的,因为一种地域建筑总是被一群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期适应着。地域建筑在信息社会发展,一方面是对历史的传承,即立足于原生、传统地域建筑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进行创新,创造满足当代原生的内在要求、又符合当代实际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新地域建筑形式。
  2.1 文化与传统的变迁和融合
  要保持地域建筑的特色,首先要保证的是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一个地域之所以与别的地域产生区别,就在于它的特定的文化,这也正是地域文化抵制全球文化的立足点。因此,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建筑师创作的源泉,如传统的空间形式、传统的装饰、色彩、构件等,更重要的是各种传统元素在当代经过种种融合、抽象和嫁接,遭到了变异和重组。如瑞士建筑师M·博塔对各种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有机融合”的手段,他的许多住宅都设计成“穴状”,采用带有地方特色的砖墙,并借助住宅中实墙和玻璃格子的处理,以隐喻地方传统中的“干粮仓”的形式(图4)。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在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图5-6),采用钢和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围合成纯净形体,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简洁风格,但其镂空窗扇的伊斯兰图案装饰却道出了浓郁的地域情结。
  2.2 地形与气候的再适应
  地形和气候是地域主义建筑的本源,尤其是原生地域建筑,很大程度就是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建筑适应地形和气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是意义非凡的。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所有的作品都特别重视当地的气候条件,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理论。他设计的干城章嘉公寓(图7)为一幢高层建筑,将阳台、卫生间、厨房和用人房等各种辅助空间沿外墙布置,使用辅助空间作为隔热体,同时注意自然通风,降低内部主要空间的温度。杨经文的“生物气候地方主义”建筑(图8)则是借鉴马来西亚传统营造方式中的许多做法,如骑楼、平台、双层墙体、通风屋面等,但是完全不采用传统的材料或形式,是建立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上的全新建筑。
  2.3 材料与构造的替代和改进
  地域化的建筑材料及其相应的建造方式也是体现地域特色的主要内容。当代提倡可持续发展,那么原生的建筑材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工业社会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在性能上又非原生建筑材料所能比拟的,于是原生建的和新型的建筑材料一起存在并各尽所能。如贝聿铭设计的日本京都美浦博物馆(Miho Museum),(图9-10)采用的是日本传统的屋顶样式,使用的却是钢和玻璃,没有采用传统的木材和瓦片,既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博物馆空间的要求,又传达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3 结语
  其实,某种建筑能在一个区域成为主流,无非是这个建筑是最为经济适用的,同时符合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传统因素。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改变导致地域建筑的改变是必然的。当代的地域主义建筑,应该是创新的地域主义建筑,或者说是进步了的地域主义建筑,应该基本摆脱了地域生存环境对于原生建筑的强限制性,文化习俗对于传统建筑的强束缚性,取而代之的是创造性,是多种文化、技术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发展过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曾坚,杨崴.多元拓展与互融共生———“广义地域性建筑”的创新手法探析.建筑学报,2003,(6):10-13
[2] 徐千里.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建筑师,
[3] 王冬.乡土建筑的技术范式及其转换.建筑学报,2003,(12):26-27
[4] 陶莉.建筑文化的明天?———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华中建筑,2000(2):1-2
[5] 万书元.新地方主义建筑美学论.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现有评论:0 [查看/发表]


广告服务 | 招聘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V2.0版始于:April 18,2000 川ICP证B2-20080009
蜀ICP备09027272
Copyright © 1998-2024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